刚跟我妈妈讨论完我上大学的生活费,转眼就在网上刷到了一篇热贴:【现在孩子也太难养活了,大一开学问我要五千生活费,以后毕业他能给我一千五养老吗?】
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:【先答应一个高于平均水平之上的数字,让孩子觉得你是真心对待她的,然后在之后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表达家里资金状况不好,最后你再顺理成章地提出降低生活费,懂事的孩子都会答应的。】
有人在评论区问道:【你们做家长的这么损,就不怕孩子怨恨你们吗?】
那人立刻回复道:【我女儿很乖巧懂事的,而且我不是特意铺垫了一下吗?我一开始答应的是五千,这后来不是没办法嘛!】
我心里还在因为自己昨晚跟妈妈的谈话而沾沾自喜:幸好我妈妈不是这么虚伪的人,她说要让我去大学里当“土豪”。
结果晚上一回家刚上桌就听到我妈说了句:“唉,我们公司好像在裁员。”
1、
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一下。
总有什么地方感觉很奇怪但又说不出来。
我默默地没有说话。
我后爸接过话头:“你们公司这两年一直收益一般,裁员是迟早的事情,你要做好应对的准备,毕竟咱们有两个孩子要养呢。”
我们是重组家庭,我妈带着我,我后爸带着妹妹。
妹妹比我小一岁,刚上高三,也正是关键的时候。
她放下筷子说了句:“数学老师建议我补课,他说再不补我就跟不上了。”
我妈忙不迭地说:“那就补啊,我看现在很多孩子都补课的,这个时候花小钱,将来择校的时候可以省大钱。不然将来去上民办本科可贵啦。”
听到这句话,我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。
这情景在去年同样发生过,人物地点都没变,只是发出请求的人是我。
我说我物理学起来太费劲了,想找个老师集中梳理一下,费用大概在八千块钱左右。
我后爸当时就拒绝了:“费用太高了,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接受不了,读书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事儿,心心你还是平时上课多注意听讲吧。”
这一次他却一言不发,由着我妈讨好他女儿。
继妹有点叛逆,说话的时候毫不客气:“也不是小钱,我们数学老师介绍了一个省级特级教师,一节课要七百块。二十节课起报。”
我妈怔愣了一下,问了句:“那可以跟别的同学一起拼课吗?一人用一半的课时。我感觉十节课的话差不多了。”
我继妹杜芸芸冷笑了一声:“开什么玩笑呢,你以为在拼好饭呢,每节课讲的内容都不一样的,你是上前面的基础课还是跟后面的提升课呀?别这么莫名其妙好吗?”